懷舊治療失智症 找回組織回憶能力
文/韓宇軒
失智症並不是單一項疾病,許多的疾病都可能有失智症的表現,包括記憶力、定向力、判斷力、計算力、抽象思考力、注意力、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,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、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,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社會功能。
失智症患者在罹病初期,日常生活有些許不便,但隨著疾病進展,病患可能面臨自我照顧的困難,同時可能出現猜忌、幻覺、妄想等困擾行為,最終,病患完全失能,而喪失自我照顧能力。
一般人偶爾忘記開會時間、朋友電話,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,但是這些不會被認為是有失智症。重要的是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是否超過一般同年齡的正常人。
◎照顧失智症患者有一些小秘訣:
●患者在病程中,常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,可透過在容易引起患者焦躁的活動時(如:洗澡),播放他熟悉、喜愛的音樂,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與緩和情緒。白天讓患者多接觸陽光,並在安全情境下,做適度運動,減少日夜顛倒與夜晚睡眠問題。
●認知方面,可對患者用多項選擇,例如「太冷?」或「太熱?」取代「哪裡不舒服?」的方式交談。家中宜調整環境,放置月曆,並時常提醒患者,增加對現實的定向感;在櫃子外,貼上內部物品的圖片標籤,與放置物品在固定位置,輔助記憶上的不足。
「懷舊治療」是透過呈現患者喜愛的舊事物(例如:照片),讓他有組織回憶的能力與分享過去的經驗,增進認知,並提升自尊。
(作者為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)
禮記禮運大同篇:「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‧‧‧‧」,指出對我們週遭的親人老大,要耐心、愛心和細心的照料,就如同要「視病如親」‧在這老年人的病中就包含失智症‧都同樣要施與同理心照顧‧
回覆刪除失智──這是人生的旅程,每一個人必經的一條路,您我一樣‧在這種情況,每一個家會依其家庭習慣,去享受它的天倫之樂‧這和貧富沒很大關係,但和人生觀及個性及家風較有關係‧生性樂觀,開朗者,逆來順受,整個家就和樂融融;否則就悶悶不樂‧失智也要看精神科醫師,可開長期處方‧您的心情我可了解,我倆可以共同勉勵,來走這一程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