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馬偕白袍 1980.

    1980年七月起,是第一年住院醫師‧冬天前,醫院會發一件白色長袖工作服,每年發一件,到第五年總醫師結束,總共發五件‧為了應付寒冷天氣,布料厚些,且較寬鬆,又一年裡,只穿冬季幾個月,反而顯得耐穿‧如此三十年前發的白袍,三十年後的今天,仍然可穿,質地柔軟舒適,觸摸溫和‧
    每年都有以前的同事南下來訪,每每提起白色工作服,我就津津樂道,提起它的耐用;同時要他們回去,一定要褒獎一下當時的總務主任‧其實,當時,我僅是小兵一個,無緣認識主任‧如今,主任如還在,結個緣,遇到我時,請您自我介紹一下,好讓我謝您‧    
    在歷史上,有關袍的故事有二:一是漢文帝的黃袍補丁,另一是趙匡胤的黃袍加身;前者是說節儉,後者是講叛變─陳橋兵變,茲引用資料,詳說如下:
    我們過去歷史上所謳歌頌揚的漢代文景之治,大家都知道,是熟讀《老子》的漢文帝母子,信守道家的黃老之道的時代。老子傳了三件法寶:“曰慈,曰儉,曰不敢為天下先。 ”漢文帝自始至終,都—一做到了。漢文帝的儉約是出了名的, “不貴難得之貨”,也是有事實證明的。他自己穿了二十年的袍子,捨不得丟掉,還要補起來穿。從個人的行為道德來說,一個“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”的皇帝,能夠如此儉約,當然是難得可貴。(此段摘自 老子他說 南懷瑾)
    公元959年,周世宗柴榮死,即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。時任殿前都點檢、宋州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握有實權。公元960年春,鎮州(今河北正定)和定州(今河北定縣)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,攻打後周,聲勢很大,請求派兵援助。後周王朝遂命趙匡胤率兵北上抗敵。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,以及趙普、石守信等策劃下秘密行事。23,軍隊行至陳橋驛(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)時,發動兵變,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,反叛後周,改擁趙匡胤為皇帝。而後,趙率兵回師開封,沒有燒殺搶掠,「太祖陳橋之變,與眾誓約不得驚動都人;入城之日,市不改肆」[1]。初三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,范質率王溥、魏仁浦責問趙匡胤,帳前羅彥環拔劍厲聲:「三軍無主,眾將議立檢點為天子,再有異言者斬!」。王溥面如土色,降階下拜,范質亦拜,匡胤親自扶起,以優禮待之。
經過並不激烈的抵抗後[2],後周恭帝禪位,趙接任帝位,「太祖將受禪,未有禪文,翰林學士承旨陶谷在旁,出諸懷中而進之,曰:『已成矣。』」。
趙即位後,改國號為宋,改元建隆,定都開封,石守信、高懷德、張令鐸、王審錡、張光翰、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,史稱「陳橋兵變」。(此段摘自 陳橋兵變  維基百科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